內容簡介
融合造型美學和工程結構技術!
首創以結構師觀點來欣賞建築之美!
解析金字塔、聖索菲亞大教堂、羅馬水道橋、艾菲爾鐵塔等世界指標建築,透視古今建築的歷史、建材、
構造過程與工匠智慧,探索未來建築的可能性。
★驚動台日韓的「Archi-Neering Design建築模型展」策展人撰寫!
★日本建築成就獎得獎人代表作,「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勸敗必買!
金字塔不是法老王陵寢,而是防止沙漠侵蝕的防波堤?!
南義大利阿爾貝羅貝洛童話世界般的蘑菇屋,是未來環保屋的解答?!
從金字塔到摩天大樓、羅馬競技場到巨蛋運動場、石造拱頂到薄殼構造、石塊到混凝土到人造膜,用「放大鏡」和「磁鐵」觀察舊有的建築,以全新的「建築觀點」發現未來建築的方向。
本書企圖導引眾人掌握「建築設計」與「工程技術」之間的關係,並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發掘出未來建築的線索。齋藤教授以有趣的觀點為眾人剖析,從古代世界遺產建築到時代尖端建築,從大規模技術到貼近生活周遭的技術,不只是建築、結構專家能從中思索、激發出「新穎的創意」,單純喜歡建築旅行的人,也一定能獲得知識上的滿足。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齋藤公男
日本空間構造設計第一人。出雲巨蛋、靜岡體育場、山口KIRARA巨蛋等結構設計都是出自齋藤之手。榮獲建築大獎無數,主要有日本建築學會成就獎.教育獎,以及松井源吾獎、IASS.平井獎、托羅哈獎等。著作有《空間.構造.故事──結構設計的行跡》《建築新觀點──日本第一結構設計師帶你看門道也看熱鬧》。
重要經歷:
1938年 生於日本群馬縣。
1963年 日本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研究所畢業。
1973年 擔任日本大學理工學院建築科助教。
1991年 升任同所大學教授。
2008年 退休,獲命為榮譽教授。
2007年 擔任第五十屆日本建築學會會長。
結構設計代表作:
1967年 岩手縣營體育館
1978年 日本大學Faraday Hall
1985年 日本大學理學院體育館
1988年 前橋市綠巨蛋
1991年 酒田市國體紀念體育館
1991年 天城巨蛋
1991年 出雲巨蛋
1994年 穴生巨蛋
1994年 船橋日大前車站
2001年 唐戶市場
2001年 靜岡縣ECOPA體育場
2002年 靜岡縣ECOPA 競技場
2002年 山口縣KIRARA巨蛋
2002年 京都水上競技場
2004年 京澤車站.巨蛋廣場
譯者介紹
李豪軒
1998年取得大阪大學人類科學研究科碩士學位,現為該大學同科博士班生。曾擔任半導體產業日商公司營業部資深經理,譯作有《洋溢幸福的青苔小世界》《40歲,好日子才開始──享受人生下半場,50件該做的事》《理想的隔間圖鑑》《建築新觀點──日本第一結構設計師帶你看門道也看熱鬧》。
目錄
前言 建築雙翼──「建築設計」與「工程設計」 004
01|石材的堆疊與填塞 008
02|黎明期前的疊澀拱頂建築 010
03|安地斯神鷹翱翔的空中之城 012
04|蘑菇般的環保屋 014
05|輸送水的拱橋 016
06|石工軍團的夢想與挑戰 018
07|秘密就隱藏在重力層次的設計 020
08|超越宗教受人喜愛的大教堂 022
09|誕生於文藝復興的優美圓頂建築 024
10|為何哥德建築稱得上是劃時代革新? 026
11|天文學家建造的地標 028
12|控制搖晃的中心柱之謎 030
13|木造剛架結構 032
14|再生的木造建築 034
15|村民共同維護的永續建築 036
16|開創時代的草圖 038
17|產業革命開創了造橋新紀元 040
18|蘊藏工程師精神的工藝極品 042
19|名為風的設計師 044
20|跨海的蓋爾伯鋼樑 046
21|重力創造的懸鏈線 048
22|RC源起於一個小花盆 050
23|頂立於溪谷上的三鉸拱橋 052
24|誰是海恩茲‧伊斯勒? 054
25|像布一樣薄的混凝土 056
26|薄殼與厚殼 058
27|第一個超越萬神殿的RC圓頂 060
28|像一首小詩的RC橋 062
29|用PS力完成的RC水道橋 064
30|建築工法上的挑戰 066
31|在風中飛舞的RC薄殼建築 068
32|一片吊掛的曲面 070
33|讓日本誇耀世界的競技場 072
34|波瀾壯闊的纜索結網 076
35|永續生命的絕佳設計 078
36|閃耀於海上的白色船帆 080
37|柔和兼具彈性的網殼建築 084
38|追求「自然輕量」的極致 086
39|玻璃薄殼設計重燃博物館生機 088
40|跳脫建築架構的玻璃設計 090
41|魔法的曲線樑 092
42|享受空中漫步的樂趣 094
43|自行車輪胎構思的運動場 096
44|飛舞空中的螺旋梯子 098
45|挑戰極限高度 100
46|隱藏式超級結構 102
47|名為「張弦樑」的混合性結構 104
48|懸浮於空中的BSS 106
49|用張力環將圓頂撐起來 108
50|翻花繩結構 110
51|張力平衡結構的藝術 112
52|張力平衡結構進化為張力平衡系統 114
53|由PCa預鑄混凝土塊聚合而成 116
54|會動的建築 118
55|眾人合力搭建的再生空間 120
56|智慧型建築──大巨蛋 122
57|組合超輕量的圓頂建築 124
58|多面體建築設計 126
59|從懸吊式到喇叭形張力膜 128
60|利用空氣壓力,使膜體膨脹 130
61|新式膜建築設計 132
62|空中步橋為城市增添色彩 134
63|豐富景觀的步道橋 136
64|趣味十足的橋 138
65|力學與空間 140
66|力學與形態 142
67|結構與空間 144
68|素材與自由形態 146
69|流動空間與穿透結構 148
70|IT設計的建築形態 150
71|耐震強化設計 1...
內容試閱
01|石材的堆疊與填塞
埃及的國土97%是沙漠,由南向北,尼羅河貫穿其中。全長6700km,沿岸兩側合起來,耕地的寬度不超過10~20?km。由古至今,人們都是靠近河邊生活。早期金字塔是座白色閃亮的象徵性建築,在太陽光的反射下,有如耀眼的燈塔一般,歡迎著那些來自地中海,到埃及尼羅河的人們。
金字塔是人工的山嗎?
目前為止,在埃及被確認為金字塔的有79座。其中真正屬於三角形的金字塔有68座。我們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金字塔的所在地與建造年代。這些金字塔幾乎都位在三角洲一帶延伸出去100?km之內的西岸地方,而且都集中在古王國時代1000年左右所建築的。
「金字塔為法老王的權威象徵,是在高壓統治下犧牲人民所換來的。」這種看法從希羅多德的時代開始由來已久。可是時至今日,抱持著法老王是暴君,金字塔是王墓的看法的人越來越少。物理學家K. Mendelssohn?認為,在尼羅河氾濫期(7~10月)來臨時,金字塔只是「為了解決農民失業問題的公共事業」,這種說法廣被接受。
但是這說法也還有疑慮在。
為何僅限於某些王朝、且集中於尼羅河西岸以及北部三角洲上游?為什麼是如此巨大,而且是四角錐體?如果不是法老王的墳墓,那目的又是什麼呢?在眾說紛紜下,最有說服力的就是高津道昭所提出的假設,「為了保護尼羅河西方的山丘,所建造的人工山。」
為了能確保留住尼羅河氾濫所帶來的養分豐富的黑土,又要能防止因為侵蝕而導致整個河流移到西邊的沙漠。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矛盾的需求,建造巨大的金字塔作為「間隙式堤防」,便是個解決方法。如果單獨存在則有消波塊的功能,複數並列便具有「霞堤」(一種日本傳統不連續的提防設計)的作用。
雖然複數的金字塔是互相分離的狀態,但是藉由堆積而逐漸形成連續的小山丘,成為一道防波堤。雖然強韌,可是又不至於妨礙到氾濫的河水流向沙漠,設計上最好的形態就是採用四角錐體。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這樣就不會給鄰近的國家帶來不安,因為這可不是巨大的要塞,而是「看起來像個陵寢」的建築。真正暸解金字塔的目的的人,我想只有法老王和少數的高官而已吧。
04|蘑菇般的環保屋
在義大利的「鞋跟」位置,也就是義大利南方的普利亞地區,這裡在15世紀末被稱為「森林女神.阿爾波路貝利(拉丁語的意思為美麗的樹)」的新領地。後來改稱為薩拉開拓地,約有200個居民。最後他們擺脫了拿波里國王的壓迫,在1798年用選舉的方式產生第一任市長,這地區隨即改名為「阿爾貝羅貝洛」。
阿爾貝羅貝洛城範圍包括兩座小山及中間谷地。北側的山上是以現代建築為中心;南側的小山則有如魔法王國一般,遍地都是狀似「蘑菇林」的「土盧洛」(trullo)建築。沿著坡道往上走,就隱沒在這上千的「魔法師的尖帽」叢裡。所謂「土盧洛」就是指圓錐形的屋頂,幾間組成一戶就稱為「土盧里」(複數形trulli)。這語源來自拉丁語「一間房屋有一個屋頂」的意思;另外在希臘語則表示「圓頂形的建築物」或「小塔」。
最初的40棟土盧洛建築出現於16世紀中葉。往後的100年間,因為很多的農民投入此地開墾,建設了更多的土盧洛來解決居住的問題。為何會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屋頂結構,原因眾說紛紜。但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為了逃避高額的房屋稅,當被查稅時可立刻拆掉屋頂,並宣稱「這個不能算是間房屋」。
為了保護水源...
留言列表